来源: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】
3月13日,全国人大闭幕。继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,成为中医药系统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,具体应该如何实践,多位代表、委员们提出建议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:狠下功夫求突破,在重大政策、规划和工程实施上做出成效
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出‘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’,这既是对中医药工作的充分肯定,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医药赶考的命题作文,让中医药人增强了底气、凝聚了力量、坚定了信心。”余艳红表示,2023年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奋进之年,我们要抢抓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大好时机,抓紧抓实各项政策任务落地,跑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“加速度”。她认为,要在高质量发展上狠下功夫,要在深化改革上力求突破,要在传承创新上奋发作为,要在重大政策、规划和工程实施上做出成效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: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必须要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
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必须要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”,姚卫海表示,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,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。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,不断吸收着外来医药的成果,出现了《回回药方》《海药本草》等著作,丰富了中医药学,他们中的精华早已成为中医药学水乳交融的一部分。
他表示,希望有关部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,正确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。统筹兼顾、系统谋划、整体推进,加大对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互通研究的支持力度,推动中西医学从理论到临床,实现真正融会贯通,熔铸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医学。
全国人大代表张军、唐山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张军:传承原创思维,创新实践技能
“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的医生,我眼中的‘传承’指的是传承中医的原创思维,包括中医的辨证论治,整体观,天人相应以及‘治未病’等理念。”张军表示,“这是中医的魂,它传承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,仍然是很先进的,对临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。”
“中医从来不是泥古不化,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,主要是有确切的疗效和不断的创新”,张军表示,创新强调守正创新,这是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,不断探索出适应当代人的身体状况、疾病发生、发展规律的新理论体系,有助于指导中医药在实践技能、中药新药和剂型等方面不断地改革创新,以适应人们需求。